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

吃遍三茶第三彈-必須隱藏的相撲鍋

    「吃遍三茶」這個莫名的運動會開始,都是從兩個身心靈全面崩潰的OL來的。而紀念性的第三彈瞄準的目標,則是我一直心心念念想吃的相撲鍋。


    至於為什麼沒有寫第一彈與第二彈?

    啊,作者開心的時候就會寫了。



    吃遍三茶的活動大概都是這樣:我負責開口要吃什麼類型,學妹會迅速地找好店。雖然預約的過程一波三折,一下預約滿了一下店沒開,但對於相撲鍋的堅持讓我鍥而不捨地撐了下去:吃這間店簡直成為我昏天暗地生活中一道微小的光。

    那麼,首先來介紹一下什麼是相撲鍋。





    相撲鍋的日文是ちゃんこ鍋,說白了其實就是鍋物的一種。ちゃんこ本來意指相撲屋的各式手做料理,到後來才漸漸發展成為特定指相撲鍋的代名詞。但其實ちゃんこ原來指的是每個相撲部屋中設有名為「ちゃんこ番」の力士,在自己的排練結束後要負責大夥的伙食工作。一般來說如果是規模較大的相撲屋會有幾組ちゃんこ番輪班上陣,每班大約3~4人,但這種規模並非一定,像是有些規模較小的相撲屋就會全員製作。這些像是伙房兵的ちゃんこ番,在從相撲界退下來後還能靠當班時磨練下來的手腕營生,也算是一種第二專長訓練。
    日本明治年間,相撲力士的飲食是每個力士個別配置的。明治42年舊兩國國技館落成之際,當時著名的橫綱常陸山在襲名後成為第四代出羽之海,並執導出羽海部屋,這讓出羽海部屋的人氣大增,入門弟子數飆高的結果,導致來不及為各別準備每個力士的飲食,因此發展出用鍋物讓大家可以圍著吃的進食形式。
  
 也就是說相撲鍋的起源其實只是便宜行事而已。
   不過這種共食也是講輩分的。一般來說,地位比較高的力士或是客人可以先享用,新弟子有時候甚至只能分到湯頭而已。   

 當然在常陸山之前,力士們偶爾應該也是會吃鍋的。鍋料理的做法簡單又可顧及各類營養,材料加熱也可以簡少傳染病跟細菌的問題,對相撲選手來說其實是很方便的料理。相撲鍋的特色為份量大,但其實吃法跟普通的火鍋差不多,只是會加入更多含有高蛋白質及膠質的食材,也有些人會在鍋料理吃完後,再加入寬粉或白飯與湯底一起熬煮,增加飽足感。





    從三茶的主要道路轉進小巷內,一眼就能看到點著小燈的店。推開厚重的門,店內的氣氛溫馨而雅緻,既沒有力士的印象,也沒有過度的喧鬧聲,比起吃火鍋的店,整間店的氛圍更像時尚的居酒屋,溫暖的感覺讓人單單是走進店裡就覺得已被療癒。除了整體氛圍之外,小細節也是全不馬乎。像是使用的餐具,還有寫得龍飛鳳舞的手寫字菜單,各種小驚喜都讓人忍不住把玩再三。


 
 











     真的不是因為難以決定要訂什麼才看菜單看這麼久,因為要吃什麼學妹咻咻咻的就決定了。先上桌的是無論如何都要有的配酒菜,小章魚。嗯,非常有嚼勁。醬汁的甜味跟鹹味處在一個完美的平衡,不會搶了章魚的鋒頭又能有效地提味。

    然後是用來暖手的湯。沒什麼好多說的了,就是非常的溫暖。單是把茶碗捧在手裡就已經是盛不住的暖意。湯入口的瞬間,在咀嚼鮮嫩的菇肉碎丁時,湯汁的勾芡很好地填滿了口齒間的其它縫隙,是口感非常溫柔的一品。

 


  酷愛炸物的學妹這次作主點了炸章魚。食材本身的鮮度和質量決定了口感,麵粉只是意思意思裹一下,既不油膩也沒有粉味,讓人忍不住一個接著一個吃。


 到這裡為止的每一道,無論是份量或口感都非常完美,讓人不禁對接下來的主菜感到十分期待。

  相撲鍋雖然原先是為了力士增重用而製作的料理,但是為了幫助消化和提升代謝能力,傳統相撲鍋內的食材也十分注意營養的平衡,像是豆腐、肉、魚以及疏菜都是必備材料。

    網路上說相撲鍋大概可分為ちり鍋和寄せ鍋兩種系統。但其實就像一般的鍋物一樣也發展有各種不同的調理口味。傳統相撲屋吃的相撲鍋大部分是ちり鍋,一般來說是指的是水炊為主,在幾乎不特別調味的情況下,僅以食材本身的鮮美定勝負,是最清淡也最講究食材的一種。而寄せ鍋則是以魚貝、昆布、鹽、砂糖和醬油等各類能賦予湯頭濃厚香味的食材和調味料熬煮,味道較為濃厚。有些寄せ鍋甚至會加進日本酒增加香味。



   我們這次點的是醬油的寄せ鍋,主肉食是雞,然後加點了一份大腸。

   話先說在前頭,很久沒有吃到這麼乾淨清香的腸了。







    其實就像其它好的鍋物一樣,只要料好湯頭好,加上鍋物特有的溫暖感,自然而然就會覺得好吃。

    但還是想讓大家看一下那油而不膩的成品。

    不知道是因為當天客人少還是本來服務就那麼好,為了讓食材能在最剛好的情況下被享用,服務生親自幫我們煮了(她其實有問我們需不需要幫忙,當然要啊廢話)。這次遇到的服務生是個唸農業大學的女生,才剛去過台灣,因為這兩點我個人對她的好感度爆表,加上笑起來非常可愛,也就不在乎她到底煮得怎麼樣。

    煮得很好啦。



   鍋物要煮得好吃的小技巧之一是食材要有秩序的下鍋,這樣子才能夠讓各個食材的味道在煮的過程中被保留下來,另一方面吃的時候也能有層次的一一品嚐每個食材的味道。

   最後不免俗的就是要點一份麵來收尾。原因完全不是吃不飽,而是因為因為湯汁實在太誘人了,沒有辦法浪費。



   
 
   到底有多誘人呢?


    我想我的行動已經給了答案?

--

    因為實在太好吃了,就喜歡帶重要的朋友去。

    首先登場的是不給照相的舍妹。

    預想到從北海道回來會被冷得像肖婆一樣的兩個人,老早就決定在東京的這一晚要吃櫻一的鍋,這一天也剛好是櫻一2017年末的最後一天營業日。


   今天的お通し還是一樣的溫暖:)


    平時不點雞的舍妹難得說要點雞。地雞看起來真的好可口又健康,要做雞丸的泥感覺也混得很好。做成丸子的過程就交給服務員來了,我只拍下它們在湯裡面很安穩地滾動的樣子。

    最令人念念不忘的就是非常好吃的雞湯了。櫻一的雞用的是青森縣十和田產的雞胸肉和大仙地雞,經過十二小時的低溫熬煮,將骨髓中的菁華全部熬出,再加入京都鰹節和利尻的昆布,將味道更進一步引出,堪稱最高級的雞湯。

    明知道喝多了會吃進太多Purine,但還是忍不住一碗接一碗。







    照相的時候舍妹一直問我是不是照的很醜。問題我就只想吃而已根本懶得拿相機出來照。她倒是拍得非常美。基於版權問題我就不亂放她的照片了。




      說起櫻一,店長的老家在北海道旭川是非池有名的相撲鍋專門店【北 の富士】。店長的弟弟為某橫綱力士做相撲鍋,而哥哥則為了讓更多人能體驗相撲鍋的美好,所以來東京開了這間店。值得一提的是舍妹太喜歡那裡的柚子胡椒鹽,把整罐都吃完了,把兩個男服務員嚇得目瞪口呆。

    為什麼要特別提男服務員呢?因為兩個都是我的菜:)以致於下次再帶友人去吃之前,我就一直跟友人碎碎唸這次希望遇到男服務員。


  今天的お通し是非常可愛的...嗯是蘿蔔還是蔥頭?下面沾柚子味噌,真的是非常有趣的味道。友人發表意見:日本人怎麼什麼都可以加柚子。

  於是話題又回到了上次被舍妹吃掉一整罐的柚子楜椒。而我也順利的遇到了男服務員,只是他走過來卻是問我:「今天也需要柚子胡椒鹽嗎?」

  「呃...今天那個非常愛吃柚子胡椒鹽的人今天沒來...」

  今天也有不例外的手寫追加菜單。



  友人CC首先大點了她愛的鯛魚生魚片,然後我們追加了三重產的鯖魚。



  看著充滿光澤的鯛,愛媛產。每一片都超厚的,肥美。

  講到厚,在日本吃鯖魚通常是用烤的或醃漬,但第一次吃到鯖魚的生魚片。



    今日選的鍋是醬油鍋底,我前兩次都點鹽的鍋底,但今天選的第一鍋是日替的前澤牛加安康魚鍋,店家配的就是醬油鍋底。第二鍋就還是選至間店最強推的地雞。





     食材全部下鍋後,一臉溫順地坐在鍋前的友人。男服務員又走過來,「妳朋友很多耶。」

     ㄟ不是好嗎?是因為你們店真的很好吃。

     前澤牛本來就是日本名牛了,沒有多餘的脂肪,煮久了也不會太硬。安康魚沒有純粹安康魚鍋時那麼充滿膠原蛋白的感覺,比以膠質更著重在魚肉。地雞嘛...就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吃,一種非常健康的口感。



    雖然拍起來好像很油,但喝起來其實不會。當然醬油鍋底沒有是沒有鹽鍋底這麼清爽,但並不會讓人感到有負擔。三種肉類混在一起也不會感到哪一種肉的味道被掠奪了,令人覺得非常驚奇。友人也是大絕讚!

    離開店後,與舍妹分享今天又遇到男服務員了。

    舍妹:「他有沒有問起我?」

    嗯,他只問起了柚子胡椒鹽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